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越南在作战中击退美国之后,野心极度膨胀,竟开始实行“大印度支那联邦”的邪恶计划,意图吞并和越南一样曾被法国统治的老挝和柬埔寨。不仅如此,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甚至开始对中国展露敌意。
众所周知,越南不论是走向独立,还是实现南北统一,都离不开中国人的鼎力相助,但到头来,越南不仅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反而开始频频袭扰我国边境地区。
面对越南种种忘恩负义的行径,军委高层将对越反击纳入考虑之中。
但是当时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并且中国军队在此前已有10余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作战了,所以在1978年年底,当邓小平就是否还击越南这一问题,向军方高层征询意见时,遭到了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叶剑英以及中央军委常委粟裕的反对。
在对越反击这一决策无法定夺得两难之际,最终陈云站了出来,之后他的一番话将此事扭转了乾坤。
那么,陈云究竟说了什么,从而影响了邓小平同志的决定呢?这一决策的执行,最终又为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从被侵略走向侵略,越南展露狼子野心
越南与我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前后为了争取独立和统一,经历了抗法抗美战争,期间,我国还对越南提供过大量的军事、工业物资以及军事人才的帮助。但自从1975年胡志明战役解放了西贡,越南结束了统一战争之后,越南的狼子野心便开始逐渐显露。
越南当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意图借组建“印度支那联邦”之名,吞并掉之前同自己一样被法国殖民者统治的老挝和柬埔寨,从而实现自己的侵略扩张目的。从根本上来看,可以说深受殖民主义伤害的越南最终翻身成为了侵略者。
自1977年起,越南当局便开始在越南与柬埔寨的边境不断的制造武装冲突,并于这年9月,正式发动了第一次的入侵攻势,越军深入柬埔寨境内达数十公里。之后没多久,越南又出动14个师的兵力,对柬埔寨发动了第二次攻势,入侵了柬埔寨更多的地区。
对于越南的这种侵略行为,中国自然是极力反对的,但是俗话说的好,“断人前途,犹如弑人父母”,越南由此开始记恨中国。之后,在苏联的支持和教唆下,自恃军事力量全世界范围领先的越南,愈来愈不将中国放在眼里,甚至逐渐公然表露对中国的敌对之心。
1978年,邓小平同志再一次收到了柬埔寨领导人波尔布特的请求,波尔布特表示,希望中国可以对柬埔寨伸出援手,帮助柬埔寨击退入侵的越南。
虽然,邓小平因柬埔寨领导人波尔布特的行为在国际社会上多有诟病的原因犹豫不决,但是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最终邓小平还是准备对柬埔寨伸出援手,选择在击退越军一事上,与波尔布特展开合作。
这是因为,当时越南一边在老挝、柬埔寨等国推行控制、侵略政策,一边在中越边境进行军事挑衅、制造流血冲突,甚至还在越南国内大肆打压华人、推行排华政策。据统计,在越南当时的排华政策下,超150万华人受到驱赶,无数华侨同胞因此命丧异国他乡。除此之外,越南更是公然违反早前签订的边境声明,对我国南沙大量岛屿,直接进行了侵占。
我国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已到了无可忍耐的地步。但面对是否要进行对越反击的问题,中国军委高层存在不同意见。
战或不战,苏联成为决策的主要影响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坚决遏制越南的侵略扩张行为,并于7月终止了对越南的援助,以此警告越南停止侵略行为。
11月,邓小平还为此出访了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三个国家。在此次出访期间,面对这些国家的首脑,邓小平十分严肃地对大霸苏联和小霸越南进行了抨击,并引用毛主席的话:“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对付那个‘王八蛋’,号召所有反对战争的国家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组成统一阵线,对战争贩子们展开同声反抗。”
当被新加坡国家领导人李光耀追问,在已经获得泰国方面全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下一步会如何做时,邓小平同志坦言:“这就要看越南的行动有多严重了。”此前,他便已经表示过:“中国要怎么做,就得看越南这一步走的有多远。”
结果,越南并没有及时停止侵略扩张的行为,想要控制整个中南半岛的企图反而愈发显而易见。由此,中国只好做进一步的打算。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将军委高层全部召集起来,开会商议对越出兵一事。关于是否对越出兵的问题,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邓小平指出,按照当时东南亚的发展局势,越南已经派兵大举入侵了柬埔寨,如果中国再不以强硬的态度作出回应,越南则很有可能会继续进行侵略扩张,甚至很有可能在苏联的军事以及经济的援助下,一路扩张到泰国等地区,更有甚者会将霸占马六甲海峡。到那时,中国或许将要面临在国际上被孤立的情况。
为避免将来面对更大规模的战争以及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邓小平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向越南进行反击的时候了。
不过,粟裕、叶剑英等人则对向越南出兵表示反对。
他们认为,首先,当时我国还处于战后重建阶段,一切才刚刚开始步入正轨,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刚刚作出了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战略决策,此时出兵柬埔寨,将有极大的可能要投入国内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而这势必会拖慢社会工业化的脚步。
其次,中国和越南都属于共产主义阵营国家,这样看起来是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对其进行打击的,并且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中国真的就此展开了反击战,越南将很有可能长期敌视中国,而这将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
第三,我国在此之前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事,当下即便依然有着大批的高级将领,但能够再次出山指挥大兵团战斗的却寥寥无几。且军中许多新兵只接受过训练,还不曾真正经历过战场的残酷。所以,尽管兵力充沛,但战斗力相较于建国时期多有下降。
最后,也是最令他们感到担忧的是,苏越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彼时的越南已经和苏联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苏联更是在相关合作条约中明确表示,一旦越南遭遇战争,苏联会立即派兵援助。
越南不足为惧,越南背后的苏联才是令粟裕、叶剑英等反对出兵越南的原因。中越两国开战之后,若是苏联当真因此投入大量的兵力,那么战争的规模就会超出我国的控制范围,而一旦我国陷入战争的漩涡,那么我国近三十年的心血将会在战火中消损殆尽,这种后果不能想象。
所以,基于以上种种,粟裕、叶剑英等一些老革命高级领导干部对出兵越南一事忧心不已,他们认为,苏越两国对于中国在军事战略上实施的“包围”,还没有到中国需要立即对此做出军事行动,马上进入战争状态的境地,可以先做出忍耐,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做出决定。
同样,苏联的力量也是邓小平同志最为担忧的一点。毕竟,七十年代的苏联还处于军事力量的强盛时期,当时,苏联在鹰派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对西方阵营正展开猛烈的全球进逼态势,就连美国都对其十分忌惮。
而中越走向临战的局面,其实是苏联一手策划造成的。何以这么说?
说白了,当初苏联共产党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个超级大国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非石油工业时代中将全球制海权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以此为基础,实现称霸全球的美梦。但是,他们的手中却并没有足够的不冻港,因此,他们称霸海洋进而称霸世界的美梦很难实现。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脱颖而出,成功带领一众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冷战时期的世界秩序,苏联意识到,如果照着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苏联的海洋称霸梦将永远只能停留在臆想的层面。因此苏联开始奋力寻找一条能够绕开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世界秩序的道路,以实现其称霸海洋、称霸世界的目的。
出于这种目的,苏联开始对其称霸海洋这一目的有利的一切国家和政权,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利于他实现这一目的的国家和政权,苏联则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其剔除。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苏联对于中国的态度先后为何有如此大的改变,不是苏联方面谁执政的问题,而是,苏联只做有利于其称霸世界的事情,苏联从来就是这样的蛮横、霸道。
在这种目的之下,苏联想尽办法地想要将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中来,也因此,苏联开始对我国的内政进行强行干涉,强行将外蒙从我国独立出去就算了,还意图借与我国建立联合舰队之名,在我国东北进行驻扎。
我国对此自然是拒绝的,而收回我国东北地区主权,又直接阻挡了苏联的称霸之路,所以这一举动也让苏联撕下了伪善的面目,中苏矛盾自此激化。甚至在六十年代末,直接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企图一举将中国吞并。
之后,就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也开始难以招架步步紧逼的苏联,美国逐渐成为美苏争霸中的劣势一方,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开始考虑改善中美关系,到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中美关系正常化令苏联感到危机,为了进一步打压中国,苏联开始拉越南当局下水,通过越南,实现其反华、排华的目的。于是,苏联便开始给予越南全方位的支持,又是军事结盟,又是经济援助。而做这一切的真正目的则是为了想要借越南之手,将中国拉进泥潭,至于越南是否会因此也深陷其中,苏联并不在意。
因此才说中越两国最终走向对立是苏联的阴谋,是苏联畸形的意识形态将中越两国推向了战争。而苏联彼时在全世界范围依旧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并且在中国东北地区仍屯有重兵,因此,中国实在不敢也不能掉以轻心。
陈云:速决之,邓小平决策还击
就在邓小平为是否出兵越南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之际,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的意见让邓小平同志坚定了出兵越南的想法。
他便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领导人——陈云。作为中共元老级别的人物,他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陈云
面对战还是不战的问题,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陈云认为:可以打,但是要速战速决。
陈云做了一份有理有据地分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虽在中苏边境屯有兵力,但中苏边境苏联的兵员严重不足,且建制不全,其精锐部队大多部署在华约前沿,如果苏联真的要对中国发起进攻,那么便需要从欧洲调集兵力,这不仅完全违背苏联的利益,而这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完不成。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确定苏联不会对中国进行打击,全面战争的几率不大,但还是有一定可能对我国局部地区采取急促而有力的打击的,所以,我们应当采取一种快速军事打击,既能达到痛击越南的目的,又能够让苏联来不及做出反应,对我国形成打击。
陈云的这一番话,正好契合了邓小平最初的想法,也基于此,邓小平最终作出了出兵越南的决定。
陈云和邓小平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苏联介入的机会,邓小平开始秘密命令我国的情报人员,密切监视苏军在边境地区的动静,一旦发现有丝毫的异动,便要立刻上报中央军委。除此之外。还从靠近中苏北部边境的伊犁地区,悄悄地将我国近30万民众进行了撤离。
越南果然不听劝,在12月25日,派遣了十二万大军入侵柬埔寨,并迅速占领了金边。中央军委随即命许世友将军和杨得志将军,组织中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条战线开始做好攻打越南的准备。
为了能够给对越自卫反击战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条件,邓小平还积极地与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开展外交活动。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在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第三次会谈结束之后,邓小平在白宫的玫瑰园,向卡特透露了中国的态度,他这样说道: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柬埔寨一边反对越南侵略者。中国永远站在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一边,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了国际和平和稳定的长远利益,我们将坚决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牺牲。”
出访日本时,邓小平则表示,中美双方已经达成共识,希望日本能够在之后中国进行对越反击之时,不要对越南方面进行任何的援助,日本方面对此表示同意。
同时,国内的广州和昆明两个军区和总参谋部也开始共同研究边境驻军的问题,并开始正式制定对越南的作战计划,另外,东北、华北、西北军区为谨防苏联在边境地区的反应,也都进入到以级战备状态。
最终邓小平选择在乌苏里江上仍是冰封一片时,展开这场快速歼灭战,因为这样能够避免苏联军队从北部越境进攻中国。
邓小平同志说:“小孩子不听话,要打屁股啦。”《人民日报》刊载《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最终于1979年2月17日,我国分东西两线同时向越南境内展开攻势。
数十万人民解放军一朝开赴越南,战争不足十日,战线就向越南纵深了数十公里,黎笋集团大惊失色,他们没有想到中国最终真的选择出兵,不过凭着多年来战争的经验,越军还是迅速地作出了有效抵抗,但终是难敌中国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屡屡战败。
仅仅十余日,我人民解放军便直接兵临越南首都,给越南当局造成了极大的威慑,越南不得不从柬埔寨调集兵力进行回撤,增援国内战事。
3月5日,达到警告的作战目的和目标之后,我军宣布立即进入回撤阶段,但越南军队不死心依旧纠缠,于是我军便只能一边回撤,一边打击越军,同时尽量破坏越南的军工业基础设施。
3月16日,随着最后一支部队成功撤回境内,这场大规模的惩罚性作战宣告结束。而被越南视为靠山的苏联,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兵。
对越反击获得胜利之后,中国为警告越南依然在边境部署着大量的军队,越军果然不甘心,意图再次挑起战争,此后十年的时间里,中越边境冲突不断,战火不息,中国各大军区轮流派兵与越军对峙。
此战耗尽了越南的国力,挫败了越南的野心,也拖住了越南的发展,越南此后几十年里一直面临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困难。而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同时强化了军队,也从此掌握了边境地区的主动权。
总的来看,这自卫还击的这一决策不仅粉碎了越南的野心,保卫了我国边疆,而且打破了苏联的战略包围,稳定了东南亚地区的局势,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反霸权统一战线,日后的苏联解体与此战役的关系不可谓不大。同时,此举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四个现代化建设争取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甚至说,直到现在,我们仍享受着这场战争带来的和平红利。
而这一切都仰仗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思虑周全,向老一辈革命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澳门旅游 http://wxjub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