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许世友一共有七个子女,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大儿子许光,二儿子许建军,三儿子许援朝。虎将许世友,个性鲜明,大公无私,坚守原则,如今的第三子许援朝作为陆军少将,能够走到今天的位置,实在是脚踏实地,全凭本领。
1.教子有方
虎将许世友,因是少林出身,练得一身惊世武功。战场上的许世友英勇果敢,常常令敌军闻风丧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个性鲜明独特,行事果断又心思细腻,忠义直率,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在生活中,他素有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以此严格教导几个子女。
许世友去世时,七个子女都是部队团以下的干部或专业人员,没有一个人因他而“沾光”、“照顾”当上“大官”。许世友的性格和经历注定了他的子女要与其他人有些不同,许世友奉行的原则是一切任其自然发展,绝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施以援手”。
担任中顾委副主任后,许世友除了少数几次华东组集会和列席中央全会,以及参加一些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以外,与政务活动似乎彻底“脱钩”,真正做到了“离职离岗”“一步到位”,也不像有些老同志那样“忙碌”子女的事。
事实上,以许世友的地位和能力,类似调动升迁等一系列事务,他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但许世友对子女特别严,从不为子女升迁调动说一句话。也很忌讳子女打着自己的招牌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大儿子许光从1950年2月入伍,作为一个当时的老兵,几十年的时间,许光都还只是一个副团级,与同期入伍的大部分战友相比,许光的职务就显得很低,许光几次想说又不敢说。
有一次,他露了一点情绪,许世友把脸一板,声色俱厉地批评道:“你当过几次敢死队?受过几次伤?对人民作了什么了不起的贡献?好好学习,老老实实工作,干什么不是为人民服务?”
二儿子许建军在南京空军机关工作,因和几个高干子弟搞走私,被判了刑。对这件事,许世友的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谁都不敢对他说,怕他生气。
直到两年后,许世友去北京开会,才从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处得知情况,许世友闻讯立即气得脸色铁青,怒吼道:“枪毙,一定要枪毙!”当时在场的人后来说:“那表情、那神态,如果许建军在场,他肯定会拔出枪来真干!”
许世友曾经对一个女儿挺动情地说:“我是希望你们考高中、考大学。可是现在的形势,看来是不可能的了。到地方去,你们都要遭殃,所以还是参军吧。我是从士兵打上来的,你们也要从最底层干起。路要靠自己走,好自为之吧。”话是这样说的,事也是这样办的。许世友没有为一个子女的升迁调动发过话,自始至终遵守自己的原则。
许世友对待子女的态度显得有些固执和残酷,但恰恰是这样的锻炼和教育,让几个子女努力炼化自己的本事脚踏实地的履行着为人民服务,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一切的信念;这样的家风值得后人推崇学习。在这样的严谨的家风下,许援朝自然也不能例外,但许援朝似乎比其他兄弟更幸运些。
2.茁壮生长
许援朝陪伴许世友度过了晚年的最后岁月。他一点没有高干子女的特殊。1983年部队实行年轻化,当年许援朝在南京军区机关当一名参谋,当时一部分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赶上了“年轻化”的政策变化,升上处长岗位。
按照许援朝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水平,他是有相当“实力”的人选。许世友完全可以打个招呼或捎个“意思”,许援朝的事情或许根本不能算是“事情”。但许世友却不闻不问,“高高挂起”。
事实证明,即使没有父亲的帮助,许援朝也是极其优秀的。在父亲去世以后,许援朝凭自己的真本领,从副处长,处长,副师长,一个一个台阶走上来,1985年9月任南京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正团职参谋;1990年3月任某集团军坦克师副师长,其间在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班学习一年。
1992年10月,任职南京军区机关。2000年晋升少将军衔,2011年适龄退役。脚踏实地,扎实的成长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长官,负责了很多重要工作,担任军区司令期间,表现格外优秀,得到了不少将领的敬重。有人对此评价称,许世友将军这是虎父无犬子,值得大家学习。
3.将门虎子
许援朝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军校,刻苦努力从南京的基层做起,到最后晋升少将军衔,多次指导军区活动,撰写了不少关于军区工作的文章,为江苏、安徽等地的军区工作等作出重要贡献。许援朝真正做到了“将门虎子”的样子。
在许援朝身上是许家家风的映照,让世人看到了上将之子的作为,踏实努力、自强自立,着实讽刺了今天的一些“官二代”“富二代”;许援朝身上带着的还有自身的魅力光环,在父亲的高压下认真学习,依靠自身的能力,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光辉大道,显示了家风的力量,更是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
当心中装着国家人民时,就不会事事以自家为先为重,才会一心一意为建设美好明天而努力;当拥有良好的家风,就不会育出扭曲的“树苗”,才会培养下一代茁壮健康成长;当自身足够努力勤奋,足够强大优秀,就不会动歪心思,才能自立自强,事事如意;许家的家风以及许援朝的奋斗努力令人赞叹,这也正是值得现在的新一代学习的重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