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免费的pdf转换 https://www.daixiefuwu.com/zhuanhuanpdf/314.html
这究竟是一次顺势而为的产能扩张,还是一次产业豪赌?
11月22日晚,最大锂电池隔膜供应商——恩捷股份(002812.SZ)宣布,拟定增募资不超12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新增锂电池隔膜项目、铝塑膜项目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98亿元用于扩产,3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我们的隔膜核心设备都是日本制钢所的,然后日本制钢所现在也在配合我们做扩产。”11月23日,恩捷股份证券部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市场担忧是“隔膜产线的扩张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膜设备的供应情况”,公司目前不存在这种情况,“产线本身也是分工段的,每个工段的都有对应的设备。”
隔膜龙头独步江湖
隔膜为锂电池的重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比例约为20%-30%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锂电池的需求,从而导致电池厂商对隔膜的需求“水涨船高”,恩捷股份在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也带带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恩捷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了8.50亿元、11.16亿元和17.51亿元。
目前,恩捷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湿法隔膜和传统业务产品(烟膜、平膜、无菌包装、特种纸和烟标),2020年公司湿法隔膜业务收入达28.9亿元,占比约为67.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恩捷股份2017年上海基地的湿法隔膜母卷产能仅为2.85亿平米,实际产量2.92亿平米,到了2020年底,其湿法隔膜母卷产能猛增至33亿平米,全年出货量达13亿平米。
目前,恩捷股份已是全球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最大的锂电隔膜供应商,并已进入全球绝大多数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包括海外三大锂电池生产巨头,松下、三星、LG Chem,以及中国头部锂电池生产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SZ)、国轩高科(002074.SZ)、孚能科技(688567.SH)、天津力神等。
2021年上半年,恩捷股份的湿法隔膜全球出货量已达12亿平方米。据华鑫证券分析师刘华峰预测,恩捷股份2021年全年隔膜出货量将超28亿平米,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2022年隔膜出货量超45亿平米,同比增长60%以上。
定增扩张前景
某券商电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恩捷股份主要是湿法隔膜,“就两种技术路线相比,干法隔膜的技术更加成熟,湿法隔膜虽然工艺复杂、成本更高,但性能也更优越,恩捷股份常年保持全球第一湿法隔膜出货量。”
据Bloomberg NEF,全球隔膜竞争格局由四个国家主导,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拥有市场份额分别为43%、28%、21%和6%,中国份额提升速度明显。2020年,恩捷股份在持续提升市占率的情况下,陆续完成对苏州捷力以及纽米科技的并购,国内隔膜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
但是,上述券商电新分析师指出,由于隔膜的产能受限、设备排产周期长等原因,导致全球隔膜的新增产能投产都比较慢。
11月23日,恩捷股份证券部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募投项目不管募资到不到位,项目都已经开始在建,“因此募资什么时候到位,都不会影响公司产线的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恩捷股份本次定增项目除上述对于锂电隔膜和涂覆膜的产能规划以外,最大亮点是公司拟通过江苏睿捷在江苏常州金坛经济开发区金城科技产业园内投资16亿元(含募集资金13亿元)新增2.8亿平方米/年铝塑膜产能。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软包电池的产品质量。
光大证券分析师赵乃迪认为,作为全球锂电隔膜龙头,恩捷股份进一步布局铝塑膜产品,不仅通过补全新能源用膜类产品线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将有效扩大与下游客户的合作范围,有利于提升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行业地位。
按照恩捷股份此次的定增募投项目计算,将合计建设32亿平方米隔膜、2亿平方米涂覆膜,可有效保障公司未来2-3年的产能扩张。与此同时,恩捷股份也预测,公司主要客户预计锂电池的整体产能将超过920GWh,对应超138亿平方米锂电隔膜需求。
前景虽好,但现实略囧。令市场投资者担忧的是,国内隔膜企业的生产设备基本采用进口,目前全球主要隔膜设备厂商仅有4家:日本制钢所、日本东芝、德国布鲁克纳、法国伊索普,因此,隔膜产线的扩张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膜设备的供应情况。
上述恩捷股份证券部人士表示,日本制钢所目前也在配合上市公司做扩产,因此不会存在“设备供应跟不上产线扩张的情况”。
但是,有消息显示,日本制钢所扩产节奏较为保守,与恩捷股份的供货合同持续至2025年,每年供应恩捷约15条产线,似乎难以满足恩捷股份的扩产需求。
11月23日,相比大手笔定增募资的豪迈气势,恩捷股份股价走势明显疲软,当日下跌1.51%,报收265.91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