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身为父母,最让人痛心的事无疑是:自己活的不明白、孩子教的不明白、自己死的也不明白...
2016年9月16日凌晨4点左右,黑龙江省肇东市急救中心突然接到了一个女孩的急救请求,声称家里有人病情危重。
急救中心一点都不敢耽误立马出勤,但来到现场时,却看见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
一位女士双手被背缚在椅子上,脚、腿、腰、胳膊全部被胶带和绳索缠绕着,部分地方还用上了领带、铁制衣服架、米尺等物品。
而且身上还有伤痕,生前定然是遭受过虐待。
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人已经没了呼吸,错过了抢救的时机。
他们心情复杂的报了警,看现场本以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凶杀或者虐杀案,但警方赶到现场时进行勘察后,得出了结论却令无数人震惊不已。
“被害人属于接受式的捆绑,没有一点反抗的痕迹。”
而犯罪嫌疑人正是那个到急救中心呼救的女孩:陈欣然。
而死者,正是她的母亲李梅。
得知自己的母亲已经无法抢救且死亡后,陈欣然并没有否认这是自己的手笔。
她坦言自己囚禁自己的母亲,已经长达8天。
前几天她只是限制母亲的人身自由,但在发现她偷偷的与外界联系时,就愤怒的用家里一切可以绑人的东西,将其捆在椅子上。
连续四五天,连一口饭和一滴水都没有给她母亲喂过,法医尸检的结果检测出:
李梅是被活活饿死和渴死的。
此外,李梅身上还发现了一些轻伤和其他的伤痕,她在生前曾遭受暴力侵害。
究竟是何种缘由,才会令一个孩子暴起伤人,对自己的亲人下狠手?
“我早该有警戒心的。”陈欣然的父亲陈刚懊悔的说道。
李梅身上的伤痕是陈欣然用电棒电击、甩棍等物品打出来的,而类似的事情,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
早在一个月前,她就曾将李梅绑在自己卧室的拳击沙袋上,自己戴着拳击手套,拿着甩棍,对她母亲进行了长达11分钟的暴力侵害,还拍下了视频。
边打她还边讽刺:“多轻啊。”
李梅也曾反抗,质问道:“我是你妈,你干什么。”
得到的回答却十分的冰冷:“你早就不是我妈了,是我妈就可以随便伤害我?”
而后她以李梅为威胁,打电话像自己的父亲要钱,李刚觉得自己的女儿太过于胡作非为,并没有答应她的请求,甚至愤怒的质问了她一句:
“你觉得你这样能达到什么目的?”
而后他就将手机关机,拒绝与她沟通。
陈欣然愤怒之下,用刀子在李梅的腿上割了一刀泄愤,但最终还是将她放了。
导致她对自己的亲人进行暴力、绑架、勒索,冷酷无情的原因,还得从一年前说起。
2015年,陈欣然因为中考失利,没有考上当地的一中,想要复读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已然进入叛逆期的她在此期间跟父母有过很多次的争吵,但终究拗不过他们。
而后她在暑假期间,就有点放纵自己的意味,结识了一些短头发、成绩不好且游手好闲的朋友,在跟他们玩了一阵子之后,她也跟自己父母提出剪短发的要求,被拒绝了。
可能这也激起了她的逆反心理,在开学前,她强行把自己的脑袋剃成了半边短发。
暑假结束,陈欣然上了高一,但因为经常放学后和那群朋友玩在一起,所以她跟不上高一的课程。
陈刚和李梅自然是希望孩子在学习的年纪,能将所有的精力花在学习上,而且出于对她人身安全的关心,他们就开始跟踪和限制女儿的交际。
站在父母的角度,虽说手段有些不妥,但我是可以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能更好,但陈欣然不这么看。
她觉得自己的父母把自己控制的太死,导致自己没有一点隐私,太过于蛮横,导致她的叛逆心理更重。
后面陈刚发现,女儿和他们闹情绪,但却和校外一家奶茶店的老板娘,38岁的陈南感情很好。
因为两者年纪相差不多,所以陈刚觉得对方应该可以理解作为父母的不易,于是请求她帮忙劝解陈欣然,让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走回正轨。
陈南自是无不应允,但后来陈刚才听到一些不好的风闻,说这个老板娘一个人在外面混了好几年,并不是什么好人。
他开始有些担心,尤其是自家的女儿跟陈南走的越来越近,似乎还对她产生异样的情愫。
“从很迟回家,到不回家,去张南那里过夜。”
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女儿“所交非良人”,所以心里有些害怕,限制了她去张南那边的行动。
然而这一举动却惹得陈欣然彻底爆发,她开始频繁的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展露出很强烈的“断绝关系”的念头。
在2015年年底,她在网络上搜了一份亲子“关系断绝书”发给陈刚,要求他们支付自己到18周岁的生活所需金额,不要再管她。
如此荒诞的要求,陈刚和李梅自然是拒绝了。
2016年1月,放寒假后,陈欣然就离家出走了,且整个寒假没有回过一次家。
他们心里暗自焦急,但大概清楚,女儿可能是在张南家里。
他们看了张南家附近的监控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而后他们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张南,希望她能帮忙劝说女儿回家,但不管他们如何央求,张南的回答却始终如一:
“我不知道。”
她并不承认自己女儿在她家。
无奈之下,陈刚夫妻只能通过亲戚,谎称爷爷生病将她骗回家,得知自己被骗的陈欣然再次跟自己的父母闹掰,而这一次她离开了肇东,去了一百多公里外的大庆,在一家夜店里找了一个切果盘的工作。
陈刚偷偷跟了过去,他发现张南依旧跟在自己女儿的身边,跟自己的女儿一起住在宾馆,花的还是女儿的钱。
他觉得女儿是因为跟张南走的太近,被她的负能量影响,所以变得无法无天。
而后他便做了个决定,想把女儿送去一个她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的封闭式学校。
他跟家人一合计,最终选择了一家叫“科技防卫专修学院”的学校,这是专门针对网瘾、逃学、厌学、离家出走等问题少年开办的学校。
而陈欣然的噩梦,就此开始。
陈刚把女儿的问题写在了报名的登记表里:叛逆、反感甚至痛恨父母,经常夜不归宿,常与年龄稍大的阿姨在一起并且很听她的话。
在填完资料之后,学校就派了两名教官跟她父亲一起去“接她回校”。
2016年2月,陈欣然在夜店的宿舍里迎来了自己的父亲和两名教官。
对于他父亲的到来,她是如此描述的:
在回校的路上,她曾试图跳车逃跑但失败了,一位教官还气的扇了她一巴掌,将她的嘴角打出血。
中途教官曾接到两次父亲的电话,而每次在接完电话后,都对她进行了更猛烈的暴力侵害。
所以,她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父亲的指使,心里愈发的愤恨。
她被关进了学校,没收了手机,生活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别人的监控之下。
“这是个恐怖、自私、失格的牢笼。”
她觉得自己又不赌博、又不卖淫、又不吸毒贩毒啥的,根本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和那群问题少年关在一起。
而且学校的作为,也是让她难以接受,她有一次跟她小姨透露:
“学校非常恐怖,有内幕。教官让学生端着饭碗,蹲在大便旁边吃饭。教官打人时是没有理由的。”
但她小姨并不相信,她理所应当的觉得孩子如果没犯错,怎么会平白无故的挨打?
过了三个月的新生期,陈欣然再次见到了父母,而叛逆的她也因为忍受不了学校的作为,第一次跪在他们的面前,并且告诉他们学校的所作所为,央求他们带自己逃离这座牢笼。
但可惜的是,陈刚夫妻并不相信她所说的话,甚至在说到暴力伤害的时候,还做了一个特别愚蠢的行为,跑去问教官:“会不会打骂孩子”。
这种事谁会承认?教官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而陈刚夫妇也就那么信了。
“再待一年。”
听到父母这话之后,陈欣然崩溃了,她趁父母带自己看病的时机,逃跑了。
因为找不到人,陈刚夫妇到处发寻人启事,找几天后找到女儿,两人痛哭流涕并发誓不再送她回学校,并且一家三口在济南玩了三天,心平气和的沟通了一次。
而后陈刚帮女儿报了一个体育练习班,教练很看好她,而她也乐意接受这个安排。
关系缓和没几天,陈刚就发现自己的女儿又跟张南联系上了。
害怕女儿再次堕入深渊的她私下去找张南,希望她能离开自己的女儿,但这事被陈欣然知道了。
父女间的冲突再次爆发,这次她还砸了自己的父亲的车泄愤,可见她对张南感情之深。
几天后,她又跟陈刚吵架,将他气的心脏病发作,她不但不内疚,反而还有些幸灾乐祸。
出院后,陈刚也是觉得有些心冷离开了家,在外面租了一间房,父女的感情就是生出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而李梅则夹杂在两人之间,进退两难。
李梅也试图用母亲去感化女儿,但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女儿觉得是自己父亲派她来监视自己的。
她害怕自己再被抓进那所恐怖的学校,所以还趁机换了门锁,赶走了李梅自己独居。
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感觉不安,她再次向陈刚要钱,说只要拿出五万块当做她去上体校和成年前的生活费,而后他们就无需再管她。
陈刚并不愿意并且将她拉黑。
而后就发生了陈欣然将母亲绑在沙袋上实施暴力的行为。
事后,陈刚夫妻感受到女儿想上体校的迫切,于是他们主动联系了北京等地的体校,咨询了相关信息告诉陈欣然,让她再等等。
但是陈欣然已经对他们不再信任,觉得他们可能会再次把自己送回那个可怕的学校。尤其是在9月初她还没收到父母的消息时,心里更是焦急。
9月8日,不放心女儿的李梅上门查看她的近况,而就是这次上门,她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警方说,她做出这般的举动,主要是想让自己的母亲也尝一尝自己在那所学校的遭遇,但在捆绑虐待母亲的最后一天,她才发现母亲已经很虚弱了。
那天,她在家族微信群里下了最后一次通牒,还拍了一张李梅肿的很高的脚面,附言道:
“她真的快不行了,你们真的不理吗?只要陈刚答应我的要求就行了,我也不想怎么样,可是陈刚一直沉默下去真的会出事的。”
一开始没有人认为她会弑母,但看到这张图后,陈刚也妥协了。
他给自己女儿打了三万五千元后上门敲门,陈欣然本来准备放人,又害怕自己的父亲另有图谋,犹豫了一阵,并没有开门,而这一犹豫,奄奄一息的李梅也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期。
2017年5月,陈欣然被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杀了她我也不后悔,帮凶也有错不是吗?”
对于弑母的行为,她依旧愤恨不已,总觉得错不完全在自己。
她的人生已经彻底的扭曲。
很可悲,但她的事件其实也有很大的警醒意义,因为陈刚夫妻的教育,是很多父母的缩影。
严厉的父亲加上附和顺从的母亲,造就了她愈发的叛逆,再加上遇人不淑,自己的情感所托非人,导致她后面产生了如此阴暗的人格。
但对孩子过于严苛的控制和管教,本身就容易让她产生厌与恨,尤其是在她遭受侵害时父母的不信任,更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管教孩子,不能一味的以自己的想法行事,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只需要听从就好,但十来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性格,并不是提线木偶。
后面陈欣然也对自己的父亲悔过,但那一句后悔来的太晚,惨剧已酿成。
陈刚在朋友圈转发了纪伯伦的一首诗: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而他们父女两的关系,在未来也成了一个谜。
原本,其实有无数次机会可以避免这个结局。
只可惜当时的他们并没有低头看,也没有认真的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唉...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因此有所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