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小网吧怎么都死了?只能去电竞酒店开黑:中国网吧25年兴衰史

电竞酒店的出现非常符合过去20多年里中国网吧产业的发展路径:「网」越来越不重要,但「吧」的属性越来越强。

疫情前的时候,我的朋友刚好在武汉开了一家电竞酒店,干得热火朝天。

装修的时候我去看了看,职业病作祟,一直问他:这不就是网咖加了几张床吗?这玩意儿真能挣钱?真有人开房只是为了打游戏?

他笑了,说,你老了,年轻人的世界,你不懂。

疫情的时候,我隔三差五都要给他打电话,安慰他没事的,相信国家,撑过这段时期,你的店肯定没问题。他说没关系,我们群里最惨的是疫情前贷款开民宿的。

最近EDG夺冠,我忍不住又跑去问他,你电竞酒店的生意,现在不错吧?

他笑了,说,你老了,年轻人的世界,你不懂。

结合跟我朋友的聊天,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电竞酒店的故事。

01

他告诉我,电竞酒店的出现,其实非常符合过去20多年里,中国网吧产业的发展路径:

「网」越来越不重要,但「吧」的属性越来越强。

所以理解电竞酒店的逻辑要先从网吧的历史开始讲起。

关于中国的第一家网吧,北京人觉得是在北京,上海人觉得是在上海,各有说法。

1996年5月,上海科技大学的几个学生创立了「上海威盖特电脑室」。

上海威盖特电脑室

同年11月,北京也开出一家网吧,叫做「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不少人更倾向实华开才是中国的第一家网吧。原因也很简单,威盖特只有局域网,严格说只能算电脑房。其次,它没有「吧」,也就是所谓的吧台和饮料的服务。

而实华开从装修到服务都充满了小资氛围,规模也不大。而且在这里上网超过一小时,店方还免费提供一杯美式咖啡。

但无论如何,这两家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贵」。

威盖特的计费价格达到了40元每小时。实华开早期价格更加炸裂,50元一小时,后来才慢慢降到了20元一小时。

在人均月薪只有500元的1996年,这个价格基本就是周杰伦网吧级别。你上半天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也正是因为贵,网吧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少数外籍人士、社会精英和白领人士,作用也主要是学术交流,资料查询或者发邮件。

实华开是Sparkice的音译,冰与火花,听起来就像某种电竞外设的牌子,很有少年气。

而创始人曾强,堪称天之骄子,学霸中的战斗霸。

曾强

17岁考入清华应用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获清华一等奖,硕士读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又获得国际远东经济会议国家奖,第一份工作在国家信息研究中心,论文获得国务院国家机关论文特等奖,后来又去加拿大留学,十年学术时光发了五十多篇论文,出了四本书。

而且大学毕业前就靠校园创业成了万元户,后来在加拿大又做上了帮中国企业搞并购和上市的生意。

总之,是真正意义上别人家的孩子。

开这家网吧,只是他商业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后来他把主业转向了电子商务,后来又成为投资人,投资过的最有名的项目,叫做乐视。

有意思的是,实华开这家网吧的地点,曾经就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有名的那块广告牌坐落的位置:瀛海威那句「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一千五百米。」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卷首语。

但是,真正靠开网吧赚到大钱的,是第二批进入网吧市场的玩家。

02

王跃胜只比曾强大一岁,命运却截然不同。他穷苦出身,考过两次大学都落榜,做过煤矿工人,也做过水泥生意,倒卖过油料。

王跃胜

但白手起家的他,到1997年,这个山西人已经拥有了12家加油站,成了千万富翁。

随着企业规模化,王跃胜逐渐感受到了管理的压力。这一年他偶然引进了一套计算机管理系统,解决了加油站的管理效率问题。

这场偶然,让他对计算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决定要做计算机,要走高科技路线。

于是他怀揣着100万现金来到中关村寻找高科技。结果高科技没找到,偶然走进了一家名叫「罗格因」的网吧,网吧里上网的大学生让他灵机一动:

「搞高科技没有人才不行,我一个土老板怎么认识人才?要不就开个网吧,这样可以认识一批大学生,以后可以帮助我进军高科技。」

经过了一番考察,王跃胜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北大南门。

这里从1993年开始就是一条商业街,不仅靠近北大宿舍,有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生,附近还有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和海淀图书城,都是潜在的网民。

况且当时北大学校里,只有几百台老式电脑,却有上万名学生嗷嗷求网。

于是,王跃胜花了80万,租下了一间128平方米的地下店铺,并且重新装修,购买了25台奔腾166计算机,还铺设超前的64KDDN专线,起名为「飞宇网吧」。

1998年情人节,飞宇网吧开张了。

开张第一天起,王跃胜就展示了什么是资本的力量。

飞宇开业就宣布,前三天免费上网。当时主流网吧上网费率是8-15元每小时,王跃胜就把价格下调到10元以内,并且实行了弹性费率。

下午和晚上10元,9点到12点5元,早上7点到9点直接免费。如果你带着学生证,还可以打八折。不会上网的人还可以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教学。

毕竟是千万身家,这波操作,格局就大了。很快,飞宇网吧门口排起了长队。

几个月后,王跃胜又接连拿下了北大南门商业街几家店面,改造成网吧。从1998年到2001年,飞宇一共开了18家,超过1800台电脑,每天顾客达到1.2万人次,日均纯利润超过一万元。在全国也吸引了共355家加盟网吧。

人才没网罗到,但赚到了大钱,只能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啊。

2000年6月,在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新版「北京城区图」上,出现了「飞宇网吧一条街」的地名。而新华社也在报道中,称其为「中国第一网吧」、「全国最大的网吧」。

如今,上了点年纪的北大人,还会记得当年北大南门的盛况。上网,打游戏,查资料,飞宇网吧成了众多北大人的共同回忆。

03

1998年到2001年,是网吧的黄金时期,网络资费逐渐下降,2元每小时逐渐成为主流价位。但硬件设备还尚未普及,互联网行业初试啼声,大量的年轻人想尝试网上冲浪的滋味。

重点是,关于网吧的政策和监管,也还在探索之中。

于是,这给了网吧行业野蛮生长的空间。

在当时,10台电脑就能开网吧,每台电脑每个月都能带来300-600元不等的收入。平均下来不到一年就能回本。低门槛,高利润,很快网吧就开遍全国。

那时候的很多网吧,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黑吧」,在家长眼中已经逐渐成为和游戏机厅一样令人头痛的地方。

事实上,当时许多黑吧都是游戏机厅连带经营的,街机厅可能少一点,但黑吧除了小10台电脑外,往往还有几台PS,供人们玩拳皇97,价格就稍贵,我记得没错的话得4-5元一小时。

这些黑吧,为了节约成本,许多干脆开在居民楼里。而去黑吧的人,多数是去玩《帝国时代》和《星际争霸》。

1998年10月,上海松江郊区,一个叫黄锋的20岁青年,拿着母亲给的三万块和借来的六千块,买了六台电脑,开了个10平米的,只能玩游戏,不能上网的电脑房。

黄锋的创业理由更有意思,他母亲发现儿子每天玩电脑的费用竟然是5块钱一小时,就问他,你为啥不自己开一间电脑房?

黄锋一想也对,我开个电脑房,5台机子,每天同时来玩的不要超过5位,这样剩下那台机子我还可以玩。

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胸无大志的年轻人,后来会成为中国最大连锁网吧品牌的创始人。

网鱼网咖创始人-黄锋

也就在2001年,一款网游横空出世,影响了网吧产业的格局。

这款网游就是《传奇》。

2001年7月,盛大以30万美元和27%的收入分成的条件,从韩国人手里拿下了网游《传奇》在中国大陆的独家运营权。

对当时的网吧来说,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建设的七七八八了,缺的是解决「上了网以后干什么」的内容。一款炸裂的游戏,可不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

9月,《传奇》上线,两个月内同时在线人数便突破了40万。

作为一款收费游戏,传奇很快就遇到了问题:玩家需要为在线时间付费,游戏时间需要买点卡充值,但是买点卡的渠道从哪里来?

在那个支付宝都还不存在的2001年,线下买点卡成了唯一选择。

当时盛大老板陈天桥找来上海育碧作为发行商。虽然育碧在单机游戏发行上很有经验,但在点卡的发行上,阿育的渠道就不太行了,很长时间市场上都是缺点卡的状态。

盛大有点卡,玩家有需求,可就是送不到玩家手里。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陈天桥怎么办吧?

于是,盛大表示,不用你家土豆渠道了,还是我自己来。

盛大发现,《传奇》玩家很少在家里玩游戏,大家也都没电脑,网吧才是玩家的大本营。只要把网吧发展成点卡的直销商,玩家就不愁拿不到点卡了。

很快,盛大组织了一支网吧推广的地面部队。

通过和各地网吧协会的勾勾搭搭,盛大吸纳了一大批网吧,当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万人扫吧」。

到2005年,盛大销售网络已经有了25万家网吧了。售卖点卡也成为了网吧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可见地推绝对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核心竞争力。

网吧也顺利解决了盛大的点卡问题。2002年年底,《传奇》同时在线人数超过75万人,注册用户高达7500万人。

鼎盛时期,走进一家网吧,一整排一整排都是在玩《传奇》的。

04

同样在2002年,一场悲剧打断了中国网吧高歌猛进的发展。

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的一家网吧突然爆发火灾。

这场大火最终吞噬了25条年轻生命,其中包括15名学生,此外12人受伤。成为了北京在建国后伤亡最严重的一场火灾。

火灾过后,当人们开始关注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惨剧,网吧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家名为「蓝极速」的网吧,正是一家非法营业的黑网吧。因为担心工商突击检查,老板离开时,会把通宵上网的人锁在网吧内。

而这一锁,切断了网吧里顾客的逃生通道。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场大火是人为纵火,两个纵火者当时分别只有13岁和14岁。

纵火的原因也很简单,两人到「蓝极速」网吧上网,因为钱不够,被网吧的服务员奚落了几句,并且不许他们再来玩。

为了报复网吧,两人用雪碧瓶子装了1升多的汽油,引燃了网吧楼梯拐角的地毯。

2002年,游戏的「电子海洛因」论已经非常流行。

网吧、无证经营、未成年犯罪,这三个关键词狠狠敲打着人们的神经。

很快,北京全市网吧宣布停业整顿,全国各地也开展了网吧整顿工作。

2002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重点工作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年末,国家暂停了对新网吧的审批。接下来,就是非典侵袭。

03年和04年,《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意见》相继下发。鼓励成立全国性连锁网吧,并暂停单体网吧的审批。

按照文化部的比例,网吧的数量限制在「每一万人对应一个网吧」,比如上海,很长时间内有营业执照的网吧就不能超过1624家,因为上海官方公布的人口就在1600万上下。

这意味着过去遍地开花的单体网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小老板买几台机器就能开网吧赚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也就在这段时间,王跃胜和曾强关停旗下的网吧,转行做别的生意去了。

很多人认为,02年到04年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政策,直接导致了网吧黄金时代的终结。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风波主要影响的其实是各类黑吧,一些大的门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许多就开在学校附近。

事实上这个期间网吧有了很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电脑软件与网络游戏。

首先是QQ的流行,以及围绕QQ诞生的QQ秀,成了中学生的社交货币。我的第一个QQ号大概就是在2004年左右有的。

而除了传奇以外,魔力宝贝、奇迹,尤其是梦幻西游变得非常流行。因此网吧还成为了线下虚拟物品交易中心,售卖各类点卡、Q币等等。

各种账号交易也在网吧进行,那时候我们班上就有人花几百还是上千,就为了买一个梦幻西游的账号,着实让我小小年纪就认识到了阶级差距。

那个年代的网游,普遍的特点就是肝,挂机刷级不要太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包夜打游戏、聊天、看电影。

熬夜的人要吃要喝,于是网吧干脆也兼职了副食店的功能,饮料、泡面,甚至香烟、槟榔一应俱全。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基于魔兽的澄海3C、footman、DOTA逐渐风靡,一群男生结伴翻墙上网,已经不是新闻了。

不过好在我对游戏并不上瘾,偶尔去网吧看动画和漫画还是经过家人同意。当年鲁路修结局,本人坐在网吧在百度鲁路修吧怒而分析车夫党的逻辑漏洞,直到多年后惨被打脸。

05

转折点大概出现在08年左右。

首先,网吧实名制的施行越来越严格,上网必须带身份证,警察时不时临检,这就让许多网吧失去了最重要的客源——学生。

同时,台式电脑从此前的数万元降到几千元,宽带资费一再下调,此前一个月数千元的宽带费用,在2008年前后降到了数百、甚至几十元。

上班族可以在家上网,未成年人去不了网吧,大学生几乎成了唯一客源,行业终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既然在「网」这件事上,顾客的选择越来越多,那么努力把「吧」做好,把体验和服务搞好,也是一条出路。

而加强体验和服务,和鼓励连锁网吧,本质都是一样的,促进网吧的规范化和精品化。

而黄锋就是这个连锁世代的主角。

本来只想自己打打游戏顺便赚点钱的黄锋,发现形势比人强,网吧生意越做越大,好好打游戏已经做不到了。

2000年,他拿到了网吧营业执照,成了正规生意。到2004年,他的「封雨」网吧已经有了七八家分店。

这波连锁化浪潮,仿佛就是为他准备的。

2006年,黄锋注册了网鱼公司,2007年,网鱼成为我国第一家具有连锁经营资格的网吧企业。

面对网吧行业逐渐陷入危机,黄锋也在思考出路。

2008年初,黄锋以每年120万的价格租下了上海天钥桥路的一家门店。

他认为,过去的网吧环境差,服务水平低,档次不高。这些在1998年还都不是问题,但是十年过去了,高层次的消费力早就出现了。

未来的网吧应该是消费娱乐,朋友聚会的场所,而不是单纯的电脑房游戏厅了。

2009年初,黄锋重金打造的第一家网鱼网咖诞生了,主打「网吧+咖啡」概念,不仅在装修、环境上进行改善,还配备了180台高配电脑,提供咖啡奶茶等服务,甚至网咖内不允许抽烟。

而价格,自然也配得上设施和服务,从原来的一两块钱一小时提升到4块钱一小时以上,包房价格更高。

第一家网鱼堪称一场冒险。

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这家店持续亏损,连费率降回到2块钱,推出饮料免费,都挽救不了生意。

期间黄锋也问自己,网吧做成消费娱乐的空间到底是不是可行。最后每次都说服自己:玩游戏,还是和朋友一起玩最快乐。

连续的亏损一直持续了10个月,直到第11个月,网咖门口才开始出现排队上网。

后来,甚至有客人觉得网咖人太多,要求网鱼涨价。

此后,黄锋靠加盟模式持续扩张,虽然网咖概念并不难模仿,但依靠一次次迭代升级,引入咖啡厅、影视、桌游吧、电竞馆等复合业态,网鱼依旧处在网咖行业的前列。

但网鱼的崛起没有阻挡网吧行业整体的没落。

06

2012年,中国的网吧总数第一次出现了下滑。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网吧总数为13.6万家,比2011年减少了1万家左右。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网吧总数首次出现下滑。

而这一现象也很好理解。

哪怕不断更新业态,加入各种年轻人喜爱的元素,网吧的核心依然是游戏。

无论是《传奇》、《梦幻西游》、《魔兽世界》这类网游,还是上一代的电竞游戏《CS》、《魔兽争霸3》,或者是后来的《英雄联盟》。

一款有统治力的游戏能带动整个网吧行业。

什么样的游戏对网吧来说是最好的霸权游戏?

有饭研究在一篇对网吧的报道中提到:

这样的游戏首先最好是PC网游,有高在线时长,有社交属性,对硬件和网速要求稍高,但不能高得太离谱。

但近十年,真正能把玩家绑在网吧里的,其实只有《英雄联盟》。

从近三年的启动数据看,绝大多数网吧的热门前五依旧是《英雄联盟》《穿越火线》《DNF》《剑灵》《QQ飞车》和《DOTA2》,和2012年的热门前五一模一样。

至于《绝地求生》,虽然同样火爆,但问题在于适配这款游戏所需要的软硬件成本太高了,使得很多网吧没能从这款游戏的火爆中赚到足够多的钱。

甚至许多人来到网吧,玩的却是手游。

根据顺网数据,2019年网吧PC网游启动率占比下滑了6%,占到74%,手游模拟器增长4%,占到26%。

EDG夺冠为什么变成了一场堪比当年国足出线的狂欢,正来自于《英雄联盟》强大的生命力。

但在PC上,至今没能出现一款游戏,影响力和覆盖面可以接班《英雄联盟》。

这几年回家,再被人拖进网咖,诚然环境比过去好了几倍,但面对宽敞的曲面屏,我竟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什么好,最后干脆拿起了手机。

没有全民级别的PC网游,或许才是网吧的死穴。

那么,电竞酒店作为网吧的另一种形态,也会有同样的死穴吗?

我朋友告诉我,你说的没错,电竞酒店确实就是网咖加了几张床。甭管现在资本吹得多厉害,事实上电竞酒店的形态就是可以睡觉的网咖。

但是,你要注意,网吧这门生意,虽然衰落了,但并不是死去了。

实际上,自打家家都有电脑以后,关于网吧命运的论断,就没有停过。每个人都在想,既然家里有电脑,为什么我还要去网吧呢?

事实是,即使家里的电脑配置比网吧还高,许多人还是选择去网吧上网。因为即使是线上游戏,也有着线下社交需求。

你在线上开黑,和跟朋友一起,在线下开黑,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就哪怕你玩手机游戏,几个人凑在一起玩的快乐,都不是自己窝在床上可以比的。

说到底,我们需求的,其实只是一个独立于家、学校与办公室外,一个和好友们相聚的场地。做什么并不重要,可以是打篮球,可以是逛街,也可以是打游戏。

就像我在里所说,年轻人或许不爱唱歌了,但他们涌入了剧本杀。聚会的需求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我们的交流方式。

自动麻将机也没杀死麻将馆,只是更多的人选择在茶馆打麻将了。行业只是随着用户们的年龄增长,朝着更个性化、更私密化的方向驶去。

或许多年后,连电竞酒店都进入了倦怠期。而新一代的玩家,一定会开辟新的场所。

电竞酒店的受众看着这个新的场所,正如成长在网吧的年代的我们看着电竞酒店,发出疑问:真有人会来玩吗?

而他们会笑着说,你老了,年轻人的世界,你不懂。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探讨品牌力量解读商业新知

进一步了解并加入InsightClub


筑龙财富网 http://www.sxjxjl.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