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逆变器起家,一年时间增长十倍,这家公司暗藏了何种玄机?

自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以来,此后“碳中和”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风、光、储、氢等绿色电力成为直接受益,新能源概念股一跃成为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明星。

由于逆变器是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关键设备,也成为A股市场的直接利好对象。

在A股中有那么一家公司,它以逆变器起家,营收从2011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92.9亿元,去年更是实现了市值从200亿元到2000亿元的飞跃,一年时间增长十倍。

新能源这么一个巨大、确定性、有前景的朝阳产业,面对这个万亿市场,偌大的产业链,为什么逆变器独受看好?阳关电源,又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1

逆变器为什么这么强?

逆变器是指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力电子设备,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流,直流电和交流电。电力运输通过电网,为了减少线路中带来的损耗,需要升高电压,由于直流电无法进行升压,往往选择交流电。

光伏发电依靠的是一种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它能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直流电,要想并入电网输送到用户侧,需要转换成交流电,则需要大量逆变器。

而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间歇性、随机性特点较为明显,导致输出功率不稳定,无法时刻满足并网的功率要求,很难被用在大规模的发电上,造成的直接潜在损失很大。

如果能将这些浪费掉的电能储存起来,那么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还会继续降低,因而风光电站业主也有搭载储能设备的需求。

储能就是把多的电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输送出去,电化学电池储存的是直流电,其中也涉及电能在电网和电池之间直流-交流的双向逆变,这需要一个设备来完成,就是储能变流器(PCS)。

从技术原理来看,储能变流器最核心的功能依然是基于电力电子和控制技术的功率变换,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硬件结构类似,同时下游客户大都是电站,客户相似的优势,因此生产逆变器的企业“近水楼台”,天然能够往储能业务延伸,大多数逆变器企业同时又能生产储能变流器。

所以,逆变器是基本面爆发力最强的细分领域,既受益于光伏,也受益于储能行业的发展,未来面临着超大的增量需求。

A、光伏

当前碳减排已成全球共识,据统计,目前已有11国对“碳中和”时间目标立法(或拟立法),13国官宣“碳中和”目标时间。

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发电端绿色无碳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是新能源里的主力。

目前世界平均光伏发电量渗透率约为3%的水平,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不超过10%,光伏发电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将支撑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长期增长。根据IHS的数据预测,至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4600GW,光伏发电量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仍有5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发电量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其中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占比约为71%:17%:5%:5%:2%,火电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电力系统从火力向新能源的转型,以后火电将逐渐减少,国家能源局的今年的规划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国风能、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6.5%左右,预计2050年达到50%以上,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因为上网发电成本过高,远高于居民用电平均水平,而相对国外我国试行较低的居民用电价格,据国家电网2019年统计的数据,欧洲发电国家的居民电价普遍在1元/kWh以上,美国、韩国和加拿大亦在0.75元/kWh,均高于中国的0.542元/kWh,因而光伏发电不具备经济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困难正在解决。

据JASOLAR,2020年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量产转化效率已经达到23%,相对2010年多晶的16.2%提升6.8个百分点。在晶硅电池效率提升使得光伏组件及系统价格大幅下降,国内组件成本由2010年的13元/W下降至2020年的1.57元/W,降幅达88%。

光伏的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已经开始表现出优于脱硫煤的成本优势,据CPIA,2020年全球光伏最低中标价为葡萄牙的1.2美分/kWh,已经远低于中国脱硫煤上网电价区间(约3.6-7.0美分/kWh),进入全面平价上网时代,经济性优化刺激下游市场化需求释放,这也是全球光伏产业高景气的核心动力。

建设多少光伏,就一定会用到多少逆变器,逆变器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多。

不仅如此,逆变器还有耗材的逻辑。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寿命,通常在20年左右。而逆变器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10年。换言之,光伏电站一生中,至少要用2个逆变器。

这导致逆变器需求不仅受益于光伏的增量,还会受益于存量。据WoodMackenzie,2016-2019年全球光伏装机为77/98/98/110GW,逆变器出货量80/102/110/127GW,两者总体接近,差额3/4/12/17GW,有扩大趋势。逆变器需求的增速,会高于光伏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b、储能

按照目前全球的用电量,只要4万平方公里的太阳能面板,就足够供应全球用电了。但是,弃风、弃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电力结构转型也将助推储能的“刚性”需求,我国能不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关键也在储能技术。

作为电力生产过程“采-发-输-配-用-储”六大环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能量搬移,促进新能源的应用,还可以建立微电网,为无电地区提供电力,并进行调峰调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刚需”资产。

储能有多种方式,抽水蓄能是当前最为成熟的电力储能技术,占比最高,为90.3%。自上世纪以来商业化开发接近尾声,同时受区位因素局限,增长较慢。

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灵活性更强,同时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较快,据BNEF,锂离子电池包的单价已由2010年的1191美元/kWh降至2020年的137美元/kWh,此时单价与2010年相比已下降90%,电化学储能的成本优势逐步展现,在电力系统中的份额快速提升,累计装机占比已从2016年约1%增长至2020年的7.5%,跻身第二。

202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14.2GW,同比增长49.15%。其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规模为13.1GW,占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比重达到92.25%。

目前光伏电站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储能系统无论是在集中式、还是在分布式光伏电站中均有广泛应用。

对于集中式大型电站,“光伏+储能”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光伏电站24小时发电,一方面促进自身消纳,大幅降低弃光率,另一方面增加了销售电量,也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套利,盈利提升。未来“光伏+储能”是大型光伏电站未来发展的最佳商业模式。

在海外市场,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供电不稳定,峰谷价差高,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加装光储系统的综合成本低于大部分电价,储能则可以稳定供电,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性。

若2020年储能渗透率达2%,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为40.9GW,则2020年电化学储能市场的新增装机量将为818MW左右。储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早期已建立的光伏电站可采用加装储能装置的方式,即在已有的光伏电站体系中,加装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二是新增的光伏电站需配备储能装置。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件,未来储能变流器也会随着光伏规模的增长而增长。

2

这个赛道,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看什么?

2009年前,光伏逆变器是妥妥的高利润行业,产品毛利率约50%,净利润接近25%,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外资品牌,具体来看,德国SMA和KACO、美国PowerOne、Satcon、奥地利Fronius,CR5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国内逆变器基本依赖进口。

受高利润和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增长的双重因素刺激,2010年开始,中国凭一己之力将逆变器行业带入平价时代,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2011-2012年,国内企业在逆变器领域的大量布局,使得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经历一轮以价格战为主导的行业洗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阳光电源正是在这段时间突出重围,逐渐走向全球龙头地位。2015年,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份额中,华为和阳光电源的均已经超越德国SMA公司,成为全球前两位。

2016年起国内企业陆续出海,实行以价换量策略,售价比国外低50%以上,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逐步获得海外认可,市占率迅速提升,逐渐成长为逆变器行业全球龙头。

WoodMackenzie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排名中,中国主要光伏逆变器厂商市场份额达64%,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中国逆变器厂商开始真正制霸全球。华为、阳光电源稳稳占据第一、第二名位置,阳光电源全球出货35GW,市占率19%,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

复盘逆变器行业发展历史,国内企业快速崛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更快的技术迭代带来的产品降本优势,以及依托国内工业体系所建立起来的性价比优势。

从成本端看,国内企业的单瓦成本显著低于国外企业,使其产品在定价上可以更具竞争优势,相较竞争对手性价比更优。

2020年,我国逆变器企业单瓦成本平均在0.1-0.2元之间,而逆变器传统龙头SMA与美国市场寡头Enphase分别约为0.48元/瓦和1.25元/瓦,对比之下中国企业优势较为明显,阳光电源之所以处于全国前列,首先也表现在其优于行业的成本优势。

这背后,阳光电源持续进行产品迭代,不断提高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衡量光伏逆变器性能的指标为转换效率,即逆变器将太阳能面板发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力的效率。国内先进的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达到98%以上,而阳光电源集中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高达99%,高于行业水平。

未来,阳光电源的增长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组串式逆变器销售占比的提升,另一部分是储能变流器需求的爆发。

阳光电源产品品类齐全,是行业内唯一覆盖全部类型逆变器的企业,既有集中式逆变器,又有组串式逆变器,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按照技术路线来看,国内光伏逆变器主要采用集中式、组串式和集散式三种方案。

组串式逆变器具备灵活性、安全性优势,发电效率高、易于安装维护,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逆变器。同时组串式逆变器多应用于中小型分布式用户用,下游更多为个人消费者,类C端属性毛利率较高。2020年,我国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占比达到65%。

大功率化扩展拓展应用场景并摊薄成本,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将是重头戏中的重头戏。在这个领域阳光电源是目前做的最好的企业,2021年3月份,阳光电源发布的新品——SG320HX,最大功率可达352KW,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的组串逆变器。

目前,阳光电源组串式逆变器占比从2017年的30%+提升到2020年上半年55%。在集中式逆变器阳光电源已经是绝对的龙头,随着组串式占比的提升,将带来盈利明显提升。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同时也是中国储能企业出海冠军,储能系统全球发货800MWh,牢牢占据先发优势。储能变流器是一个新兴行业,成本约占储能系统的20%,毛利率高于逆变器,随着储能变流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对公司的电能转换产品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能源产业拥抱清洁化,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的逻辑,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以10年计,参与其中的企业自然也是长期受益的。

你的每次鼓励,都是我们更大的动力!


广州音柱厂家 http://www.eajax-power.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