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了,真的是因为电不够吗?
有几个数据,我们国家全口径电量生产是20万亿度,有人说,这个全口径的电量生产是把风能、光伏全部算上的,有季节因素,实际没有那么多,好,就算是把风能和光伏生产电量的季节性因素刨除,粗略算,也总有10万亿度。而我国每年用电量是7到8万亿度,电能是足足够用的。
那为什么要拉闸限电,而且我们已经对外公布了,国内不再进行海外的煤电项目。
原因第一,肯定是明牌的目的,碳中和。不再进行海外煤电项目打击最大的是澳大利亚和印尼,但我也拉闸了,看上去是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
目前被拉闸限电的省份主要是用电量较大且效率比较落后的省份进行拉闸限电。
以此敦促产业快速升级,快速把碳排放降下来,用这种比较苛刻的方式形成全体社会的共识,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环境.
原因第二,结合不再新建海外煤电项目来想想看呢,我们的煤电产业的能效排在世界第一位,我国还是世界上特高压输电技术老大。
不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了,我们又开始大力发展光伏和风能,电量充足,欧亚大陆的国家,如果想要产业升级要用更多的电力。我们可以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将电力从国内输送出来,成本肯定比你们自己生产的要便宜,而且非常符合碳排放标准。
但我有一个条件,人民币结算!
由于海外货币超发,外资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非常大,人民币升值就不利于出口企业的盈利,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利用这个契机再前进一步,也能够大大缓解国内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企业真正赚回来的钱做大。
这也是拉闸限电的目的,为了防止外部冲击,货币超发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企业在升值的风险下,有可能越做越赔。
一旦人民币能够进一步在欧亚大陆流通,很大好处是进一步摆脱了被美元牵着鼻子走的境地。
我24日刚说完资源整合的大幕开启,25日又有央企整合的消息公布,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正式官宣了。
最近可能会非常密集的政策出台。
当主流货币的信用遭受侵蚀,资源的价格将会被重估,相关企业的盈利会摆脱原有的逻辑框架,这一切正在发生。
让我们继续见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