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轻触开关 https://www.qingchukaiguan.com/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一位同时代的伟大巨星就此陨落,让无数人为之默哀——他,就是袁隆平先生。
袁老一生拥有赞誉无数,然而私底下的他性格仍旧质朴无华,丝毫不为外物所动。不仅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妻子对他赞誉有加,就连儿媳也称:“公公是个非常民主开明的人,我们结婚十年没有孩子,他也从来不催,与他相处非常舒服。”
这是怎样一位和蔼的老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生活……
袁家三子的共同守护——永久延续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袁兴烈担任过高等小学校长、母亲则是大家闺秀,曾做过英语老师。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袁隆平,很好地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与修养。
因此袁家的学习氛围总是十分浓厚,这种氛围一直延续到了他们的子孙后代。
例如长子袁定安出生时,正值他研究杂交水稻初期,各种繁杂工作堆砌了他的时间,对于长子教育有些无暇顾及……但袁定安却十分自律,因为他在心里默默地以父亲为榜样,势必要做出一番成就。
考上大学后的袁定安被分配到湖南一家国企种子公司,总算与父亲的工作挂上了钩。不过袁定安并未满足于此,他说:“父亲告诉我,人应该要走出自己的路。”于是在确定人生方向后,袁定安开始了经商。
终于,经历一番艰苦的努力与奋斗,如今的袁定安已经创立了“袁氏种业”。这家高科技公司的主要项目便是为农民与农业服务,他既没有辜负父亲的期盼,也仍然守护着父亲“让全天下人民吃饱饭”的这条道路。所谓“言传身教”,大抵就是如此了。
等次子袁定江出生时,袁隆平已经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伴袁定江。
于是在父亲时刻不断的鞭笞下,袁定江顺利考取了财经学院。但随后袁定江也放弃了眼前的安逸工作,选择去追求自己的道路,并一路攀升,成为了“隆平高科”的高管。
而这一切,都与袁隆平的包容脱离不开。袁老从没有过必须“子承父业”的念头,正如袁定江所说:“他从不会要我们一定做什么,所以我们才能随心所欲。”
相比起来,老三袁定阳是唯一一个在父亲耳濡目染下,走上同样道路的儿子。袁定阳从小就跟随父亲驰骋于各个乡间地头,在父亲的知无不答下,他对杂交水稻产生了浓厚兴趣。
长大后的袁定阳选择了就读广西农业大学,并在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的他先是进入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而后又进修考取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
如今的他已是国家实验团队首席专家,参与过高产量转基因水稻研究,还成功选育了杂交稻组合,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袁隆平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指稻穗产量高、植株大);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惜在他有生之年,却未等到实现的那天。
而今虽然袁老已逝,但他的儿子袁定阳会一直坚守在岗位,将这美好的“梦”传递下去。
袁氏家族采访集:“杂交水稻之父”背后,家人眼中的“开明老头”
袁隆平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发,“田地”成为了他常驻的工作点。
因此袁老常说:“我的内心就是一个农民”,并且他将这种农民的质朴深深贯彻在了生活中。
在吃穿用度上,袁隆平从不讲究,有时一件几十块的t恤穿了许久,洗到发白都舍不得换;而作为致力于让全世界都“吃饱饭”的科学家,他自身总是“粗茶淡饭、饮食清淡”。
在与家人相处的状态下,他更是是低调的人意料。一次,记者在袁隆平的三个孙女采访中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到自己的爷爷是与众不同的?”
大孙女回答:“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知道爷爷是谁吗?我那时还不懂,只记得那是个‘爱看《天气预报》的老头’。”
孙女还提到:“有一次全家人去香港买东西,爷爷想给奶奶换一块新的手表,于是来到商场。可没想到的是那家手表店非常的贵,爷爷看到价格之后吓了一跳,立马拉着奶奶走了!”说到这里,孙女们在镜头前忍俊不禁,丝毫感觉不到窘迫。
而孙女们的这种“不自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袁隆平的教导下,他们的生活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之家,没有任何不同。
后来慢慢的,孙女们都长大了,也渐渐明白了爷爷的伟大。
大孙女回忆道:“有回课堂一篇课文讲到袁隆平,所有人都回过头来看我,那一瞬间,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二孙女接着道:“三年级的时候,老师问道:你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说我爷爷是一名科学家,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但接下来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了……”
的确,这样一位伟人是无法被定义的,于广大民众来讲则是更加遥远。
有网友曾言:“我好似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在课本、在饭桌、也在人间。”而“袁隆平”这三个字,我们耳熟能详,却又很陌生。
那么袁先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在后来的采访上,大儿媳做出过回应:“公公是个开明的人,有时我们工作应酬到两三点回去,从来不会遭到数落和指责。在袁家做了25年的儿媳后,我经常和爸妈说,跟公公婆婆相处比和你们在一起要放松的多。”
谈到繁衍子嗣之事时,儿媳感怀道:“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太懂事,结婚十年了,还没有想过要小孩儿,但公公从来不会催。直到有次他的助理无意中跟我提到,公公开玩笑说‘我都70岁了,还没有见到孙儿’,我们才知道,原来在他心里是有着很大期待的。从那以后,我跟丈夫才将这件事提上日程。”
除此之外,袁隆平对妻子也非常体贴,或许是由于早期工作原因对家庭的疏忽使他想要弥补,也或许是这几十年来风风雨雨见证后,他只想与妻子幸福的共度余生。他的质朴,体现在每一个浪漫的细节。
因为工作需要,袁老经常会去往外地,但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跟妻子联系,并且每天至少一个电话。这几十年来,只要二人分隔两地,便是如此。连儿媳也感叹:“这种细心,我们年轻夫妻都很难做到了。”
犹记得当时在袁老90岁的庆生日上,他挖出的第一勺蛋糕便是对着妻子道:“快吃”。那一幕,曾深深击中了无数人的内心。甚至在香港买手表那次,袁隆平虽然拉走妻子,但随后他又剥了一块山楂片放在妻子嘴里,二人之间洋溢着的,是金钱无法换来的甜蜜与幸福。
妻子邓哲说:“每逢纪念日和生日,他都会买一些戒指,项链之类的纪念品送我”说这句话之时,邓奶奶晃着手上的戒指,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生活之余,袁隆平最爱的一项运动便是游泳。妻子吐槽道:“有次他们开了一个会议,晚上11点才散会,天都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他仍然坚持要到河里去游泳!”
袁隆平对锻炼的痴迷还不止于此,对此儿媳也提到:“公公从来不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他问的总是,你今天锻炼了吗?你今天运动了没?”
可见在袁老心里,身体才是最革命的本钱,所以这个豁达的老人从不要求子女按照某个轨迹去生活。
据说,在袁隆平房间的柜子还会经常放着巧克力等零食,即使孙女们偷偷溜进去拿走,他也会故意装作没有察觉。以至于孙女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和蔼可亲,有童趣心。”
“国士无双”袁隆平——致敬一代伟人的陨落
然而一代国士,共和国功勋,也只是血肉之躯,但他却背负着许多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承受的重担。
例如年过90的袁隆平,也从未舍弃过自己的稻田。为了方便这位行动逐渐迟缓的老院士做研究,湖南农科院特意在他的住宅旁开辟了一块试验田。于是只要袁隆平留在长沙,他每天都会去田间巡查好几遍,如同一个真正的老农般欣喜着稻田的丰收,名誉并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改变。
可如今,那片田地里再也没有了袁老的身影。5月22日中午,有媒体传来“袁老逝世”的噩耗,尽管当时消息已经被辟谣,但两小时后,举国上下再次接到了沉重的噩耗。
有人说:“同时代中一个人的离去,能使我哽咽落泪的,真的只有这样的伟人了。”
这一刻,每个人都必须怀着敬重之心,毕竟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人,做着怎样的工作,他都要“吃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感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