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成华南地区高发肿瘤 中山肿瘤开辟治疗新路径

  眼下,我国鼻咽癌已然迎来免疫治疗时代。

  鼻咽癌是中国高发肿瘤之一,多见于30~60岁人群,具有非常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大约13万例,而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6.2万例。其中,全球5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由于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中国华南地区发病率较高,而广东、广西两省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

  为了延长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治疗方案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近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导的一项随机对照、Ⅲ期临床CAPTAIN-1st研究全文在线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学》)上,基于CAPTAIN系列研究结果,免疫联合治疗或将成为复发/转移鼻咽癌的新标准方案。

  眼下,我国鼻咽癌已然迎来免疫治疗时代。

  晚期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方案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鼻咽癌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EB病毒感染、环境及生活因素有关,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导致。过多摄入咸鱼、腌制蔬菜等食物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此外,在鼻咽癌高发地区,90%以上的鼻咽癌都与EB病毒感染相关。由于我国对婴幼儿多采取喂养的方式,导致大部分人群在3~5岁时就已感染EB病毒。欧美国家由于分餐制习惯,儿童时期不易感染EB病毒,常在青少年时期由于接吻而感染。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人体后会进入淋巴细胞,可能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烧、淋巴结肿大。当鼻咽中存在不典型上皮细胞增生时,EB病毒则容易感染上皮细胞,使得细胞增殖的调节失控,最终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面对高发的疾病诊疗现状,如何实现有效治疗成为临床聚焦的重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介绍:“过去,早期鼻咽癌治疗以放化疗为主,患者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以上,但晚期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在免疫治疗方式出现之前只能以化疗为主。而在鼻咽癌的化疗选择方案上,过去,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是鼻咽癌标准的一线治疗方式。”

  由于鼻咽癌的解剖位置位于颅底,在头颅中央,而且大部分鼻咽癌为未分化非角化癌,浸润性很强,鼻咽部位缝隙孔道较多,肿瘤容易浸润进入这些缝隙,且80%~90%都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手术难以完整切除。而鼻咽癌对放疗比较敏感,所以放疗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目前,放射治疗是治疗早期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但大约20%~37%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预后较差,含铂双药化疗是目前一线标准治疗的推荐,但无进展生存期仅为7个月左右。

  “过去,在化疗选择方案上,临床曾经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是鼻咽癌标准的一线化疗治疗方案。但一直以来,复发转移的鼻咽癌生存时间非常短,五年的生存率只有20%左右,这类晚期复发的鼻咽癌患者严重缺乏新药新方案。”方文峰教授表示,目前,中国晚期鼻咽癌患者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延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使晚期鼻咽癌获益

  近年来,随着抗 PD-1/PD-L1 抗体的临床研究的不断出现,O药及K药在国内实现应用,免疫治疗一路高歌猛进,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已成为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并列的第五大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晚期鼻咽癌患者迎来了临床获益的时机。

  从2014年免疫治疗在国内刚开始流行时开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专家们就致力于鼻咽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在经过三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后,临床研究成果全文在线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学》)上。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个全文发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复发/转移鼻咽癌的III期对照研究,也彰显了中国学者和中国创新药物在鼻咽癌领域的实力。

  据了解,目前有关免疫治疗在鼻咽癌领域更多联合方案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双免联合方案、免疫联合放疗、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PACIFIC-NPC)等探索都具有机制上的应用潜力。

  在今年,君实生物以及恒瑞医药的PD-1单抗针对鼻咽癌的适应症相继获批,为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2月19日,君实生物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治疗。6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批件,恒瑞医药PD-1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获批新适应症,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一线治疗鼻咽癌。这两款抗PD-1单抗药物鼻咽癌适应症的获批,实现了鼻咽癌领域内免疫治疗重要突破。

  “95%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相关,在整个华南地区,也就是EB病毒流行区域,我们针对鼻咽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近年来,我国鼻咽癌领域的诊疗研究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临床肿瘤专家在鼻咽癌领域临床研究方面投入了众多人力、物力,使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正在进行EB病毒疫苗的研发,希望以此降低鼻咽癌的死亡率,使得更多患者实现获益。”在谈及未来鼻咽癌的研究方向时张力教授说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高仿LV包包多少价格 https://www.huada001.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