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投行是做什么的
简单来说,就是为需要通过上市融资的公司提供服务包括launch IPO,offer additional stock或者是Merge&Acquisition(M&A)。这些都是IB里核心的也是传统的项目,所在的pision叫做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简称IBD(小编跪求请以后不要再来问什么是IBD,MA,HF了。。。)
说一下综合性投行的组成:
卖方:
IBD
是应届生最想去的部门,最传统的投行部门。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帮助客户融资。国际金融,渠道有三个:发股,发债和兼并收购。因为IPO项目比较多所以一般认为IBD是focus在一级市场的。赚钱的方式是收取帮助客户融资的佣金,一般按照融资规模乘以一个百分率来收取,0.5%到5%都有,国内一般低一些。
工作时间:早上9点半到??(从晚上8-9点到第二天早上5-6点都有可能,国内投行或券商不算)
升职道路:analyst(2-3年)-associate(2-3年)-VP(若干年)-ED(0-若干年,有的投行没有ED这个职位)-MD;一般做3年analyst的很多人选择读MBA去了,跳出IBD的人大部分的去向都是VC/PE fund。
一般IBD会分为industry coverage和product coverage这两个group。
Industry coverage group会focus在一个特定的industry比如healthcare,technology等等,并且和这个行业的公司们保持联系以便给自己的bank带来业务。Product coverage group主要是focus on financial product比如M&A,leverage finance,equity,high-grade debt等等,他们会配合industry group来完成客户的特殊需求。
IBD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之前提到的那个早上9点到凌晨3点就是指这里。所以IBD适合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他的职业生涯也比较漫长,而且按部就班。基本上就是从入门级的analyst开始,往上依次是associates,VP,Director,最后是MD(Managing Director)。
IBD的Analyst
Analyst是IBD金字塔最底层的,照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食物链底端。Analyst的工作各种各样但是基本上是“体力活”。
Analyst的各种工作
Research work:基本上就是收集并组织数据,用word或excel做出来,从网上或者银行可以access到的database,比如找一个公司股东的名字,或者一个地方的mobile phone subscriber的号码,总之什么杂七杂八的信息都有。
Benchmarking:就是做一些比较的工作比如比较一下UK top 25的奢侈品商的revenue,growth,EBITDA,margin等等。
Profile:就是准备专门一个公司的PPT presentation,介绍这个公司从历史到财务等的各种情况。
Prepare‘Pitchbooks’:呵呵,其实这个pitchbook不过就是PPT的一种fancy的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各种presentation的材料,包括profile的也包括给客户看的建议。
Financial Modeling:建立一些初步的模型,包括merger model,DCF,LBO等等,然后交给associate进一步复查和加工。
Comparables(Comps):需要创建和更新一些comparable multiples像price to equity ratio,EV/EBITDA等等,由于用于定价,所以要做大量的公司,更新各种数据。
Administration:这个么,就是像会议上记东西,打电话接电话各种杂活。
一般本科生开始做analyst,通过找internship和networking会比较容易找到,最好是top学校,成绩活动leadership啥各方面都不错。基本上70%招实习的可能,另外30%会从猎头或者有工作经验有对M&A有帮助的applicant上招。Analyst在纽约top level的投行的年薪平均大概在$70,000.具体可以参见glassdoor。
一般从analyst混到associate需要三年,如果你比较幸运两年就可以上,但是这个属于少数情况,而且最好读个MBA。Associate的工作解释起来没有那么复杂,首先是要接收你上级就是VP,Director和MD的指示,然后给analyst分配工作,并且监督指导他们完成工作,其中包括要handling更加复杂的model。Associate也会做一些管理的工作。虽然associate会开始和客户打交道,但是主要还是负责解释一下数据和model这方面的东西。Associate的工作时间要比analyst好一些,good day的话到晚上8点至10点就结束了,至于bad day么估计还是要到凌晨2点。Associate的薪水平均在$96,000左右。
然后你再混了3至3.5年,你就很可能被升职成为VP。VP的工作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就是充当project manager的角色,当D或MD接到deal的时候,VP的工作就是负责executing the deal,或者说making it happen。他需要plan所有需要的过程和任务分配给associates,并且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按期进行。他同时也是和客户接洽以及联系各个support的人比如accountant,lawyer等等的核心人物。二就是VP开始接触客户。他们会被分配到一个客户的portfolio,并且跟随MD出席些重要会议,或者在MD没有办法跟进的时候见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客户。总之VP会做越来越少的技术性的工作,只做些高水准的复查。VP的平均年薪达到$150K-$200K+不等,取决于你的投行。工作时间也减少到13,14小时左右。
大约再熬三年时间,就会被提升为director这个level的工作。Director主要就是负责重要的transaction比如fee negotiation,deal tactics和senior level client meeting。还有就是做marketing吸引客户。MD么做的工作差不多,不过focus在最重要的客户上。到了这个级别,工作基本上不在办公室里,而是和客户接触。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他们generate不到足够的利益,他们的工作也会有危险。Generate到多少利益能直接关系到D和MD们的奖金。一般来说,MD再往上发展就会去做team head,country head,product heads,最后成为head of M&A或者investment banking,或者是做CEO之类。当然也会有安于现状的MD就一直做着,享受good year的奖金。
所以总的来看,在IBD部熬出头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强健的体魄。
如果你觉得拼体力可能拼不过,但又很想进投行,那么还可以考虑下面这些职位。
Sales and Trading
简称S&T,是做交易经纪业务的,也就是focus在二级市场的。客户一般是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没有交易牌照,不能自己交易股票,所以需要一个经纪商),通过收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的佣金来赚钱。自己炒过股的都知道,券商除了代收印花税之外,还会收一个交易费。这个就是经纪业务的赚钱模式。
主要进行产品的销售和交易,有时候也会扮演market maker的角色以确保市场的流通性。Sales是通过出卖股票的commission赚钱的。主要工作就是联系机构和高net worth的investor,suggest trading ideas and make orders。他们要了解客户的投资习惯,市场方向和投资分配,懂得与客户哈拉,沟通和怎样博取感情。积累客户对sales很重要。他们会有一个客户联系表。一开始的薪水大概是$200K,之后会$500K+。
这个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会认识很多大公司的CEO和CFO。做sales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激情。Trading的话主要是靠买卖各种financial product然后靠bid-ask的差价赚钱。他们负责保持库存的平衡,如果没有库存可以买卖,就需要借。有时trader还要运用hedge fund,期货,或是derivatives和exchange rate来寻求利益。Trader一般很需要quantitative的技能。
每天早上交易前sales and trading都会和IB的人开会说今天又啥要上市,有多少库存,或是投资人意图,市场新消息等。
似乎一些交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也是这个部门的工作。比如一些衍生品的设计和推广。这个在大陆做的很少,HK有一些,伦敦和纽约做得比较多
工作时间:早上7点到下午7-8点,一般7点开早会,6点45左右就要到办公室了。
升职道路:大概和IBD差不多。跳出S&T的一般去向都是买方fund,hedge fund居多。
Research
为什么这些机构投资者选择在这个经纪商交易而不是其他的?除了看佣金的费率之外,还看一些增值业务。研究部做的事情基本就是一项增值服务,通过发布研究报告,来帮助客户(机构投资者)进行决策。当然,有时候研究部也是投行面向媒体的一个窗口,大家经常看到某某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发表看法,或者看好某个行业什么的,这些人基本都出自研究部。赚钱模式没有。因为这边是个纯支出没有收入的部门。但是一个高质量的研究团队能撑一撑门面,间接的提高S&T部门的收入。
工作时间:同S&T,因为要一起开早会
Research部门很像前面那些sales,trading或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library。主要会对小的一个group的公司进行研究,并且做出买或卖的建议。他们没有直接generate revenue,但是是帮助trader trading,sales force给客户提供idea,还有investment banker寻找客户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这些research的资历分级一般从research assistant到research associate。之后会晋身到senior research analyst。一般这个level也需要MBA,然后销售能力好,对产业动态很熟悉。通常一开始研究新产业,大概要花半年左右。国际金融,还要在四月大多公司的财务报表出来以后,及时的更新消息,更改公司债券的rating,避免投资人的损失。
Research部门一般需要做的评论包括股票市场的评论,经济形势的评论,还有就是fixed income的评论。做这个首先你要会写东西,并且最好要有特别的观点,这样子比较吸引人读。另外就是对自己给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分析的逻辑和证据,要仔细研究,谨慎判断,懂得会计公式和ratio,了解每个事件代表的意义和影响。生活节奏的话基本上是起的比较早,应该要从7:00am做到7:00pm。薪水的话,junior的analyst和associate大概在$100k到$200k之间,再上一级可以到$400-$600k,Senior level的可以有$750k到$1.2m。据说他们有一个institutional investor ranking的排名,有拍到前三的话薪水会三级跳。做research又直接找本科生的,也有top的MBA。要懂会计,然后最好要extremely computer proficient。招的不一定是商科背景,liberal art也可以,有时候公司觉得有不一样想法的人也不错。
只要你对某一个领域的公司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或者见解独到,你就可以试一试。做这个需要CFA吗?刚入行的时候不一定,但是似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都会考虑要一个这个Credential啦。
升职道路:research assistant(有的投行没有这个职位)-research associate(对应IBD的analyst level)-research analyst(同样的analyst,在投行里面级别划分的时候可能是associate,有可能是VP,甚至是MD。首席经济学家他们写报告的时候也就是注明是analyst而已)
离开research的人基本都是往买方fund跳,有跳PE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跳hedge fund做投资研究了。
Middle Office
这个部分包括risk management,treasury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等。他主要是确保投行作为一个机构能够正常运作。一般risk management的工作就是分析trader的market risk和credit risk,然后决定给他们多少trading的限额。其他的工作还包括正确评估economic risk和operating risk以确保market和credit risk的评估正确。
Treasury management会负责投行的资金,资本结构的管理和流动风险。Internal control有的也叫做financial control会追踪和分析资本流动,还有就是提供global risk exposure方面的建议。Financial controller是一个senior的职位,会需要向CFO直接回报工作。薪水嘛,基本就是entry level$40k-$50k,associate$50k-$100k,再上去会接近$200K。
Back Office
Back office基本上就是一些operation,human resource,finance和secretary的工作。他们就是确保一切事物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是整个投行大机器的nuts and bolts。他们会处理诸如trade confirmation啦,各种软件都在正常运行啦之类的事,IT部门应该也属于back office的范畴。Back office虽然没有front office那么显赫有成就感,但是相对来说工作强度和压力会小不少,而且比起别的公司,回报也还不错,对于一些想进投行又不想有压力又没有ambition的人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开始的报酬大概在$40-50K with 5-15%的奖金。
Quant
这里重点说一下quant。Quant翻译成中文叫宽客,也被戏称为‘矿工’。主要一开始来自于做物理数学研究的人,跑到华尔街上给投行,还有其他的各种基金做财务模型。现在越来越多依赖计算机编程来达到建模目的。主要用于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啦,评估风险还有预测市场行为。
一般本科来自数理方面的比较多,然后会去读金融工程(MFE)或者金融数学的研究生。现在本科直接读金融工程的也有。Quant在投行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不过收入也比较高。Entry level的quant一般工资在$125k和$150k之间,最好的能够干到$500k+。Quant还有在其他领域的工作,之后会提到。如果你头脑好又会编程,可以考虑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
这个私人银行不是普通的商业银行的对私业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订制一些投资产品的组合来替富人理财和保证他们的财产不缩水的。当然商业银行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投行的私人银行的门槛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一般都是百万级以上的。赚钱模式是向客户收取管理费。
工作时间:标准白领工作时间
升职道路:不知。离开这个部门的去处:不知。业内人士来解答一下吧。
买方:
现在综合性的投行也有自己的买方部门,比如自有资金投资部(也叫直接投资部)和自己的private fund。后面如果有机会讲fund的话会详细说一下的。
总结一下:投行都有哪些?
InvestmentBank,投资银行,国内的普遍称为券商。大号的华尔街投行(当然现在那些大号的欧洲投行也纳入其中了)有个俗称叫做bulge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摩根大通,美银美林,德意志银行,瑞银,瑞信,花旗投行部,汇丰投行部等等,小号的投行们统称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于投行背景
在国内人们习惯把投行分成三块:外资投行,本土投行,中金。
外资
外来的和尚,就是那些bulge bracket和boutique。他们拥有高端的人才和关系网络。给出的pay基本都是global pay。第一年的非后台部门的entry-level的薪水基本在60W的base这个水平,无论是HK还是大陆。当然现在也有个趋势是local pay。前几天在水木的投行版看到UBS在大陆招的quant analyst,base也就税后1W。这个也让人很是唏嘘。但是在大陆还是有个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外资投行受到牌照的限制,不能从事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业务。所以现在外资投行在大陆做的大部分都是国内企业在HK或者其他国家上市的项目,以及针对这些类型的上市公司撰写英文版的研究报告(前几天看到有篇新闻写UBS开始写中文报告了,但是上面对UBS的大陆研究团队也是毁誉参半)。现在有A股牌照的好像只有高盛高华,UBSS,瑞信和DB。其中瑞信还没有A股的二级牌照。大摩现在借壳华鑫应该就能够拥有全牌照了。具体情况没有研究,有业内人士来讨论下。
应届想进入外资投行,基本的要求是四大名校或者北美香港欧洲名校,GPA死高,英语熟练的烂掉,投行实习经历,海外交流。如果不是金融相关专业的至少要自学过CFAlevel1。这些是基本要求。然后去IBD的人要求是非常的social和有leadership,要一眼看去就是个成功人士;去S&T的人要求很精明和时刻充满精力,能煲长时间的电话粥。去research的人一般是要能写一些东西和做一些模型;去private banking的人一般最好自己能拉来一些客户,比如X二代,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要及其成熟和有魅力,这样才能让那些有钱人愿意和你交流。
本土投行
大部分都自称券商。几乎所有的股民们炒股都是通过他们的S&T部门来交易的,一些较小的A股股票的IPO也是本土投行IBD的天下。另外,绝大多数的中文研究报告都出自本土投行的研究部(研究所),和全世界的研究报告一样,国内券商的研究报告也是好坏参半。
本土投行给应届生的pay一般来说集中在月薪5K-2W这个区间。中信高一些,其他一般都在1W以下了。博士去做研究员的不算。本土投行对应届生的各项要求都比外资投行低一些,但是由于是本土投行的原因,有时候在一些岗位上喜欢设置学历的坎儿,尤其是研究部。
中金
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行老大,综合性投行。曾经有外资投行的背景,现在已经没有外资投行的影子了(但还是有外资的影子)。在国内IPO常年第一,S&T也热火朝天,研究部曾经也有许小年,哈继铭等人坐镇。当然最出名的应该还是朱总的影响力。由于中金太出名,所以就少一些介绍吧。
招人要求参照外资投行,薪水参照外资投行。
投行先写那么多吧,投行的直投部的介绍我并入下面的PE行业一并写了。
关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作为传说中最累的普华审计三组的成员的家属,我对四大是恨之入骨,但是我尽量的客观一些。
拿我较为熟悉的PWC举例来说,它下面有不同的部门,比如audit,tax,advisory等。各个部门下面还分组,比如audit下面有5个组,客户所处的行业各不相同。advisory分不同的function,比如Performance Imporvement(PI),这个类似financial consulting;Technical Services(TS),主要是帮PE或者其他的客户做financialDD的;strategy group,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但是很小,人不多,毕竟不是core buz。
四大的发展路径基本是一致的:2年associate,3年Sr.asso;过了CPA的并且表现不是太差的话入职五年后就可以升manager了(范坚强这样的也能升到mgr,我也对四大的mgr没有啥期待了)。mgr上面是sr.mgr,然后就是Par了。从mgr到sr mgr到par没有固定的期限,但是一般来说能在四大坚持下来个10年左右也都能成par了。
四大的薪水:网上那个很经典的说每年加薪30%的那个帖子已经不适用现在了。现在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加薪有个300-500已经不错了。第二年到第三年(也就是升sr asso)的时候,有三档薪水,最高的大概是9K3,号称top pay,一个组里面大概也就几个人能拿到top pay,最低的一档大概7K多点,具体不清楚,OT要看项目,有的项目可以每天cha2个小时的OT,有的就一点都没有。
关于性价比的问题:毫无疑问,降薪并且没有OT的四大的性价比之低已经可以和民工相比较了。这也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在国外,作为professionalservices provider,四大的薪水还是蛮高的。有的小朋友是抱着快速成长的决心去的,但是我可以说的是,你在四大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快速吗?我不好说,但是我个人觉得一般般。当然,我不是财务出身的,这种话不好乱说,但是第一年的小朋友做什么,第二年的做什么,sr做什么已经模式化了,你不要期望一口能吃成个胖子。当然,有些小朋友抱着要兢兢业业的把审计这一行做好的信念来的,并且极其的能吃苦,那么他会在四大做的很开心的。
关于咨询业:
其实咨询是个很大的概念。从战略、管理、人力、财务、IT、营销、房地产、工程、技术、法律等等不同角度提供专业咨询的服务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咨询公司。但是一般在校生提起咨询行业,脑子里面蹦出来的一般就是所谓的“顶尖战略咨询公司”这个狭义概念。接下来我就根据我的经验说一说我了解的国内的几个不同的咨询行业的简单情况。
战略咨询
前三大毫无疑问是McKinsey,BCG和Bain&Co。属于这个区间的还有Monitor,Booz&co,RB,ATK,ADL等等。这些公司主要的业务有:帮助客户指定企业级战略(包括拓展现有业务的市场份额或者利润率,进入新兴市场或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兼并、收购、出售、IPO等)以及帮助PE等其他客户进行市场的尽职调查等等。
以bain&co举例来说,它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各个公司的叫法不同):1,case,也就是战略咨询的本质;2,MarketDD,这个基本就是帮助PE做的尽职调查;3,CD,Customer development,也就是公司自己出钱做的对某个市场或者行业的研究,用以吸引客户向其购买CASE服务。
发展路径:还是以bain&co举例吧(没办法,对它太熟悉了),第一年和第二年是associateconsultant(AC),第三年是sr.AC。一般来说三年后就出去读MBA了。MBA毕业回来之后是consultant,2年consultant之后升mgr,mgr再升par基本就没定数了,如果一直做的话,3-4年也许就能升了吧。如果sr.AC不去读MBA的话,也能硬升到consultant,但是再升mgr就很困难了。
MBA的要求:一般来说,美国前10和欧洲前5的B school的MBA都有比较大的希望进入top C firm,但是这个要求近几年会不会改变不是太好说。
薪水:第一年基本介于15W-20W之间,各家差别不是太大。每年30%-50%的涨幅是有的。
工作内容:因为最后给客户的工作结果就是一套PPT,所以PPT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全部。除了表述性或者总结性的文字之外,内容最多的就是数据和信息。所以各种方法找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去估计数字等等就是刚进入公司的新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进,做的东西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眼境越来越从细节提升到构架,需要思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比如分析的角度,如何break down一个real buz case等。
进入的建议:如果你非常的有energy,非常的talktive,英语流利,并且能够接受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咨询就很适合你。上面的条件是必需条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过社团领导人的经历等等。因为这些公司不仅仅是在招干活的人。能干活的人太多太多了。它其实也在初选MBA candidates。但是长期来看,由于professionalservices的进入壁垒不高,所以不排除这个行业走下坡路的可能性。
关于四大的补充:
我之前也分享了一个帖子,可以看到,经历过金融危机和一定的社会压力之后,四大的薪水涨幅有所恢复。
另外一方面,我老婆在四大升了一级,到了第二年,做的东西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corporate的工作经历,也和我们公司的global finance trainee聊了一下corporate finance部门的发展路径,发现了四大和finance MT的主要区别和优劣势,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四大:大家都知道的忙和累。但是同时也确实在财务上看的东西更广一些,而且一般在一个行业做多了之后,对那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有所裨益。现在很多PE招associate的时候有时候就直接找4-5年审计经验的四大人,也可以从侧面佐证。出路广也算是四大的一个优势吧。
Corporatefinance trainee: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项目,比如GE和ABB。以ABB为例,global finance trainee可以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轮岗,同时轮岗的岗位有treasury,controlling,finance analysis,M&A等等。优势显而易见,国外轮岗和不同的岗位选择,同时工作轻松。但是劣势也是存在的,就是看的始终是一家公司,视野不够宽泛。
当然,优势劣势要结合个人的职业选择来看,也许我说的劣势在别人眼里恰好是优势(比如一个拥有极强职业稳定性的人)
PE及其他fund
PE,private equity。之所以private,是因为它可以不用公开它的财报和投资项目。这个是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的。PE到底能不能被简称为私募呢?这个很难说,因为国内对私募有两个理解,一个是PE,也就是私募股权基金,基本是在公司级别进行投资活动的;一个是私募股票基金,是通过募集资金在A股二级市场进行股票交易的基金。股民们说的私募一般指的是后者,企业家和投资家说的私募一般指前者。我在这部分说的PE也是前者。
PE做什么的?
PE是通过把自己掌握的资金对一些认为前景比较好的目标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可以是买一部分,也可以是购买全部股份。这个目标公司可以是上市的,也可以是非上市的(如果是上市的公司,并且是购买一部分股份,这个和我们国内股民说的私募做的事情就比较像了。但是投资理念不一样,因为PE一般都是2-4年的投资期)。当然,不同的PE,它们的投资理念也不同。有些PE是投资于目标公司的前景和它的管理团队,所以在锁定目标公司管理团队的情况下,对投资公司的日常运营不做过多的干涉;但是有些情况下,作为大股东的一些PE会对目标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家可以结合贝恩资本在国美一案当中的行动进行理解)。
PE如何投资?
PE一般的投资方式是,通过MD和LP(有限合伙人)们发掘有前景的行业和公司,之后把这些公司名单交给下面的associate。这些associate会对这些公司做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再请咨询公司做market DD(due diligence,尽职调查),四大做financial DD(这就是四大的advisory部门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律所做legal DD,一些techconsulting firm做technial DD(从技术角度看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做完大量的DD后,还要通过和公司管理层的访谈去了解他们的领导力,运营理念和未来成长潜力。当然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是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估值完了就是和目标公司谈判了。谈完了然后PE内部开个会,决定收购了就出钱买了。当然,大量的项目都在上面的那些步骤中死掉了(经典的凯雷收购徐工案)
PE如何赚钱?
PE赚钱的方式叫做“退出”,也就是将之前投资的公司卖掉或者让它上市(或者再次上市)。一般来说PE的单个项目的投资年限是2-4年,在这2-4年中会帮助或者看着这个公司成为它所处的行业当中的翘楚(或者前几名),然后把它再卖给它的竞争对手,或者其他的PE,或者让它上市,然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一般PE赚钱的倍数都在2倍以上,在以前市场好的时候,10倍的倍数也屡见不鲜。当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PE多而好项目少的情况下,倍数降低也是情理之中。
随着PE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PE多了一个赚快钱的渠道,就是投资即将上市的公司,然后在其上市后锁定期过了之后迅速套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re-IPO项目。大家也许知道,国内很多本土的人民币PE基金都是“背影深厚”的。各路X二代神仙发现了pre-IPO能带来的高额回报后,都纷纷将魔爪伸向这些待上市公司。很多PE能够在IPO一年前,甚至IPO一个月前强势进入目标公司,然后待其上市后套现离场。这里只是指明现在国内PE的一个发展现状,虽然是个不健康的现状。
PE钱哪儿来?
既然是个fund,那么钱一般来说就不是自己的钱了。当然有些PE是合伙制的,里面的钱都是合伙人的钱。但是大部分的PE都是通过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来源有很多,比如一些FOF(专门投资基金的基金),比如养老金基金,比如社保基金(国内的社保基金是否进入PE行业这个我不确定,业内人士解答一下)
PE和VC的区别?
其实本质上PE和VC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PE主要侧重于一些比较大或者说比较成熟的公司的投资,而VC,鉴于其风险性质,投资的一般都是种子公司或者是创业初期的公司。PE的收益率相对VC较低一些,但是成功率高一些;VC反之。
PE的pay和如何进PE?
先说PE的pay吧,国内的各色新晋PE不清楚,但是传统的美国那边过来的PE,比如黑石,凯雷,KKR,贝恩资本,包括CDH和淡马锡,这些给的pay都很高,entrylevel RMB100W的base应该有的(大陆)。成功退出的项目还有项目奖金。life style来说,一般都是比banking稍微轻松一些,比top consulting累一些。
升职道路:associate->senior associate->VP->MD
如何进:一般最大的几个PE都是招2-3年TOPconsulting和IB工作经验的人。稍小的PE也会选择四大advisory或者audit的人,但是几乎所有的PE都不招应届生(今年淡马锡招应届生了,但不知道pay如何)。所以进PE一般靠朋友推荐为主,也有的是靠猎头推荐。很少有大PE挂出来招人的信息的。
其他的fund?
以前伦敦交易员已经发不过许多关于对冲基金的专题文章了,在此就不再啰嗦了。国际金融,概况的说,PE和VC投资的是他们看多的公司和股票,属于单边投资,包括伯克希尔公司在内也可以算作PE这边的(但是它不是个PE,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个上市公司);hedge fund属于双边投资。所以真正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还是HF们。